您的位置:首页 > 地质文化>>文艺之窗
常走泥泞路 常饮山间水
来源: 测绘中心 作者: 周璘 浏览次数:202 发布时间: 2024年10月31日

2024820这是我第一天来到土黄镇雨台村的日子。作为一名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“城市人”,村委会尚不完善的生活设施让我很不适应。渐渐地,在村支两委、驻村第一书记、前任工作队员的带领下,我掌握了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,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。村民间的“鸡毛蒜皮”、老乡家可口的饭菜、山野间清新的空气、调皮的大黄狗都让我越来越融入这片土地。在这分享我驻村两月有余的一些心得体会:

一、深入田野、联系群众

(一)建强村党组织。配合驻村第一书记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通过谈心谈话、集中学习、明确工作职责等方式,提升村“两委”干部思想觉悟和履职能力,提高政治站位。

(二)开展入户走访。与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,集中排查每户每个人收入情况,入户了解脱贫户监测户务工信息、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情况。

(三)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。主动参与集体经济石菖蒲种植的除草、施肥工作,收割集体经济粮食作物玉米,积极为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。

(四)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。排查道路隐患,协助铺设饮水工程,开展农村环境整治。

(五)宣传政策法律。发放政策明白纸,引导农户完成社保认证、医保缴费、助学贷款申报,和乡镇村支两委一起协调处理矛盾纠纷。

二、用心用情、融入乡村

(一)用心沉淀思考。驻村工作不是简单的走一走、看一看,而是要真正的沉下心来,俯下身去,走进田间地头,走进村民家中,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真心回馈期盼,把群众满不满意、认不认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
(二)深入调查研究。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,全面了解村情民意,在此基础上,可以结合村庄实际,科学规划,精准施策,找准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,制定切实可行的帮助计划,努力在产业发展,基础设施,乡村振兴,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。

(三)依靠多方力量。从驻村第一天开始,我就时刻感受着各级组织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关怀,村上孙耀权书记在工作上发挥党员干部“传帮带”作用;帮扶单位宣汉县行政审批局龚书记经常到村里调研指导驻村工作,给我提供了很多工作思路;土黄镇人民政府帮助解决我们遇到的生活问题;李冰峰书记带队到宣汉看望我们,收集驻村工作遇到的问题,同时给大家分享相关驻村工作经验。

(四)坚持自律自省。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开展工作的基础,作为驻村队员,要注重自身建设,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,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,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,积极为群众办实事,解难题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,充分尊重群众意愿,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。

两个多月的驻村工作让我感触颇多,每当我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、迎着清晨的风、饮着山野的泉水,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的村民以及加班至深夜的村委干部,我便知道贫穷与落后不是这片土地的答案,那些正要从土地里、森林中滋生出的希望才是。因为,这里有负责的干部、有勤劳的村民,有丰富的森林、土地资源,还有时刻挂念农村群众的党中央,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
我想乡村振兴并不只是一个口号、一个政策,它是万千农村群众的所思所盼,有关振兴乡村的文件政策正跨越山河变成一条条致富路、一片片产业带、一个个就业岗位,那些远山深处点点期盼正在变成近在咫尺的现实。